你读过的,都是自己
这是2018年开年给予我最棒阅读体验的一个作者。不仅说清楚了我自己一直在应用却从未表述清楚的阅读方式,更刷新了我对于宗教的认知。
——曲木
阿兰·德波顿
人类为何不快乐
阿兰·德波顿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所处环境去读书
我过往这种带有目的式的、自私的阅读方式,终于遇到了一位能够讲清楚这种体验的作者。阿兰说出了我一直想说却从来没有明白表达的那些东西。“那位作者用确切的文字描述了一种我们原以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有所会心的情境”。
何等幸运,邂逅此君。
《写给无神论者》
在21世纪,宗教对于无神论者还有意义吗?
约翰·穆勒
大学没能拯救深陷于宗教破裂而极度痛苦的人们
“用文化替代经文”,这个主意我觉得其实挺棒的。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在烦躁或者痛苦或者其他情绪的状态下,阅读是能够让我逐渐平复心境的一种方式。
然而我们会发现大学的教育并未实现用文学取代宗教的效果。其原因不在于大学不希望培养学生的勇气与智慧,而在于大学的教育方法是按照事实性的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所以并不能够教会我们,在面对无论是来自生理病痛折磨或者是来自他人莫名非议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宽慰自己。
我们并不缺乏类似宗教圣典一般的文化素材,但我们不愿意按照宗教的方式来看待文化。我们不愿意把这些文学的内容当成是人生的指南。甚至像我这样的无神论者,那种对于宗教的强烈反对让我不可能去思考宗教本身居然还有着对人该如何生活的指导意义。
就当我们往外泼水的时候,我们把孩子也抛弃了。
圣凯瑟琳修道院
而宗教里不只是有形式可以借鉴,宗教里还有很多理念和概念,对于今天的你我而言,仍旧充满意义。
记得在贤二机器僧的公众号里讲过“抢头香”的故事。有多少人为了抢新年的第一炷香,而在寺庙门口发生口角。而贤二的师父用一句话宽慰了抢头香的所有人:每个人新年的第一炷香,都是自己的头香。不用跟别人比较,自己有头香,别人也可以有头香。人与人之间自尊、尊重而且和谐,这不正是我们作为群居的社会日日要面对的情境么。
因为阿兰这种刷新了我认知的、有关宗教意义的分析,我开始对宗教心怀感激。就比如我开始能够尊重和理解家人对于神明的恭敬。对于我的家人而言,也许他们不会去理解什么科学道理,但人生中有一个神明能够理解自己,能够认可自己,能够让自己去依赖,从而度过过往和未来脆弱的时刻,这样的神明已经是伟大的了。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仅让我们在经受诱惑的时候能够尽可能保持清醒;也让曾经晦暗无光的日子里,飘荡着一星神明眷恋的眼眸,从而给予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因为阿兰,宗教在我的认知里变成了可爱的事物。也让我更有了阅读哲学的兴趣。
人生何等美好,未曾错过阿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