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鱼之乐”博客,经作者授权推送,以飨读者。如果需要,欢迎转载,但务必完整保留此说明,并注明:本文简体版转载自“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王伟雄。
批评与侮辱之间
王伟雄
对于宗教,有两种相反的极端看法:有些人认为批评某一宗教就是不尊重信仰该宗教的人,甚至等于侮辱他们;另一些人则认为任何宗教都可以用任何形式来批评或攻击,只要针对的是信仰的内容而不是信仰者,便谈不上不尊重或侮辱。我认为两个看法都不妥:批评不等于侮辱,但某些形式的攻击的确可以构成侮辱。
如果某宗教的教条或信念有不合理的地方,人人皆可批评,而重点应该不离是非对错。假设你的宗教说地球只有五千年历史或教导你男人有权随便打女人,我便有理由批评,指出其错谬之处。这样的批评,就像批评某一科学理论有错谬一样,一般而言是「对事不对人」(我说「一般而言」,因为人身攻击可以渗入是非对错的讨论里,例如说「只有愚蠢不堪的人才会接受这个明显错误的看法」)。
然而,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只是相信一套教条或信念为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宗教信仰是一种指导人生方向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的主要身份认同,也令他们视某些人和物为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巩固宗教的身份认同。假如我攻击你的教徒身份(例如说「所有基督徒都猪狗不如」)或对你视为神圣的人或物做出极其无礼之事(例如将模罕默德画成一条狗),你因此觉得受到侮辱,这是合情合理的反应,而且这里已不能分开受侮辱的是你还是你的宗教信仰。
如果我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基本上互相尊重,而侮辱别人是不尊重的行为,那么,即使我们相信某一宗教的教条或信念完全没有理据,甚至是荒谬绝伦,不得不批评,我们的批评也不应该去到侮辱的地步。打个比方,假如你认为你的朋友拜祖先是迷信,你可以严厉批评他的迷信想法,只要讲道理便成;可是,如果你拿下他家的神主牌摔落地上,或拍下照片制成不雅图像放到网上,那便是侮辱,是太过份了(这只是个比方,因为拜祖先算不上是宗教)。
我这样分开批评与侮辱,似乎很清楚,可是,在批评与侮辱之间,还有讽刺。问题是,讽刺可以近似批评,也可以近似侮辱:不够尖刻的讽刺也许会被当作形象化的批评,但过份低俗的讽刺,却很容易会被视为侮辱。请别误会,我不是在鼓吹放弃讽刺宗教,我只是想指出,讽刺和侮辱的界线并不分明,而且讽刺不容易拿捏得恰到好处,我们不应该只视之为一种批评方式那么简单。
(王伟雄,加州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